年轻人为什么不进工厂,更愿意去做快递员、外卖员、网约车司机?
发布者:技术编辑主任 发布时间:2019-11-07 18:17:15 阅读量:10619 标签: 快递员 外卖员

昨天,21世纪爆料,长三角地区招工既贵且难,不少企业使出浑身解数,依然收效甚微。
招工难不只发生在长三角,珠三角也一样。
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不愿进工厂?人都去哪儿了?
真正的原因,藏在今天(2月28日)国家邮政局披露的一组数据中。
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:2018年,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500亿件,全球第一;快递员的规模也已达到300万人以上。
要知道,十年前也即2009年,快递行业开始起势的时候,总人数不超过50万,2015年便达到了150万,六年翻了三倍,现如今已增至300万的规模。
另外,与快递同根同枝的外卖从业人员规模也创下了新高。不久前美团发布的《2018美团外卖骑手就业报告》显示,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,比2017年增加近50万,有67万来自贫困县。
而饿了么旗下蜂鸟骑手的注册人数则早已突破300万人。
全国劳动力人口在收缩,而快递行业增长旺盛,工厂流水线又出现用工荒,快递、外卖从业人员屡创新高,种种迹象表明,以快递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正在抽血传统低端产业。
03
钱是因素之一,但并非全部和主要因素。
你或许经常能听到有人说,快递员很挣钱,月薪过万,这只是极少数。
国家邮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月薪过万者寥寥,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,碰到双十一或者京东的618节日,收入会高一些,但工作时间也随之延长,有人一天工作19个小时,整个行业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也在14个小时左右。
既然钱还不是主要因素,那什么才是主要因素?答案是,时代因素与社会因素。
再说社会因素。工作无贵贱,劳动者都是最光荣、最美的,但若真要碰到特殊场合,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还是能为自己加不少分。
时代因素与社会因素,决定了年轻人越来越不愿进入枯燥无味、动作单一,且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的流水线,这种现象会越发普遍。但工厂不能没工人,实体经济仍需要后继者,这个结怎么破?
没其他办法,国内处于用人荒的低端产业要么转移,要么转型。
相比之下,东南亚国家人口年轻化程度比中国高出许多,尤其是越南、印度等地区,关键是人工成本也低不少,这些地区是国内低端产业转移的不二之选。目前,国内家电生产、手机组装、纺织等行业已经在前赴东南亚建厂的路上。
转型升级不但可以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抽血,还可以应对日益减少的劳动力,并实现国家更高的工业化水平。
从长远来看,如今的年轻人不愿进厂而选择做外卖、快递员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它倒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或将成为中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,从制造走向智造的一个端口。